根据《关于做好2025年第二次“广东好人”推荐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经各地各部门推荐、审核,并经组织复核,确定10名拟推荐对象。现将名单予以公示,公示时间为10月17日至10月23日(共五个工作日)。
在公示期间,欢迎广大干部群众以来信、来电等形式,实事求是地反映候选人的情况和问题。以个人名义反映的需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及提供联系方式;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需加盖本单位公章。
联系电话:2238233
传真:2288181
邮箱:mzswmb@126.com
2025年第二次“广东好人”
拟推荐对象名单
助人为乐类别(2名)
陈文东
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五星村村民、网络自媒体博主
魏清华
梅州市应急志愿者协会救援队队长
见义勇为类别(3名)
刘凯彰
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村民
邹冠球
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车陂村村民
刘淦铭
梅州市蕉岭县友邦小学教师
敬业奉献类别(4名)
黄柳平
梅州市兴宁市第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、园长
谢增芬
梅州市平远县黄畲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
陈 霞
梅州市大埔县福利院副院长
陈伟浪
梅州市丰顺县双通快递有限公司快递员
孝老爱亲类别(1名)
郑梅芳
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古城村建红小组村民
2025年第二次“广东好人”候选人
简要事迹
陈文东
陈文东,男,1986年10月生,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五星村村民,网络自媒体博主(网名“常乐兄弟”)。
“常乐兄弟”本名陈文东,是一名拥有近300万粉丝的垂钓博主。自2021年12月发布首条视频起,他秉持“流量向上、向善、向美”理念,将个人热爱与网络影响力,转化为守护生态、赋能家乡、凝聚公益的力量。
在生态守护上,他以行动践行责任。2025年9月,他在贵州北盘江拍摄时发现800米垃圾漂浮带,当即暂停拍摄清理,相关视频单日播放量破500万人次,汇聚网友与当地力量清理20余吨垃圾。此前,他还自筹20万在东甲岛清理5.2吨海洋垃圾,并推动两地建立长期保护机制,如计划拍生态纪录片、设环保警示牌等。
助力乡村振兴中,他以流量激活发展。其镜头让家乡五华县益塘水库走红后,他受当地部门邀请,一同参与策划“五华探秘境・益塘啖荔鲜” 活动,结合钓鱼、桨板寻宝等玩法,累计2万人次参与活动,线上直播观看超55万人次,并带动当地荔枝销售近5万斤,探索出“网红IP +政府+企业”文旅发展新模式,为县域发展提供借鉴。
凝聚公益共识方面,他以真诚传递正能量。视频无剧本、不炒作,用垂钓场景传递“坚守与热爱”,还植入文明垂钓、保护自然理念。在他带动下,粉丝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、分享家乡振兴故事,让千万网民从“观看者”变为“公益同行者”。其事迹获央视新闻、新华网报道,并获贵州文旅官方致谢。
魏清华
魏清华,1983年1月生,梅州五华县人,梅州市应急志愿者协会救援队队长。
自2019年加入应急救援队以来,魏清华主动学习并考取潜水救援、森林消防等资质。他自掏腰包,采购5台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捐赠给志愿服务、应急救援等组织。2022年6月,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突发水灾,魏清华组建并带领一支12人的临时突击队,携带皮划艇等救援装备器材紧急驰援,转移受灾群众130余人;在2024年梅州市“6·16”特大暴雨抢险救灾工作,他遭红火蚁咬伤,全身起包过敏,发着高烧仍坚持救援,成功解救被困群众336人。此外,他曾驰援河南、清远,转移群众数百人,运送物资超10吨。助学方面,2011年起,他连续三年以助学金形式陆续对40余名贫困学生进行资助。同时,还从事救护转运工作的他,为贫困患者减免费用,至今免费转运超30次。
20年来,魏清华深耕公益,志愿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,以赤诚与专业书写公益篇章。他的家人全力支持其公益,子女也受影响参与其中。他还任五华青年志愿突击队技术顾问,为多支队伍提供培训与指导,践行“公益多多益善,久久为功”的信念。
魏清华荣获“梅州市最美志愿者”“梅州好人”等称号。
刘凯彰
刘凯彰,男,2001年12月生,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村民,广东诚实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职工。
2025年6月5日11时,他结束外出工作寻找停车位时,在梅江三路国家税务总局梅州市税务局稽查局停车场入口,目睹一名中年妇女持约20厘米水果刀,攻击另一名身着保安制服的妇女。被攻击者头部、颈部出血严重,身体颤抖,现场群众惊慌失措。刘凯彰意识到情况危急,若不制止,恐出人命,当即挺身而出大声呵斥“住手!”,短暂震慑行凶者。随后,他与闻声赶来的隔壁小吃店店主合力控制行凶者,争夺水果刀。过程中,行凶者激烈反抗,两人咬牙坚持,最终在十几秒后夺下刀具,刘凯彰立即抬脚踩住刀刃防止再被拿起。
此时,刘凯彰后背已被汗水浸透,仍迅速拨打110报警,清晰告知事发地点、情况及已控制行凶者;接着拨打120,详细说明伤者伤情。11时25分,警察赶到,他简要讲述经过,协助警方将行凶者带走;11时27分,救护车抵达,医护人员对伤者施救并送医。看着救护车离开,刘凯彰才松了口气,此前紧绷的力气也随之消散。他的果断行动,有效阻止了伤害扩大,保护了受害者生命安全。
邹冠球
邹冠球,男,1991年11月出生,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车陂村村民,梅州市嘉兴保安押运有限公司押运员。
2025年6月14日14时50分,他在梅县区南口镇车陂村下南山河边陪孩子游玩时,突闻“有小孩落水”的呼救声。他来不及叮嘱孩子,便迅速抓起携带的游泳圈,纵身跃入冰冷湍急的河中。在水下,邹冠球克服水流阻力与视线模糊,成功找到失去意识的男童。他紧抱男童奋力游向岸边,上岸后不顾体力透支,立即指挥群众协作急救:让他人按压男童腹部控水,自己则托举男童头部保持呼吸道畅通。几分钟后,男童吐出积水,恢复微弱呼吸与心跳。随后,邹冠球守在男童身边观察状态、安抚群众,120 救护车抵达后,又协助医护人员将男童转运上车,直至救护车驶离才松下心来。
此次英勇举动,源于他作为押运员长期的职业积淀,在日常工作中,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,积极参与体能训练和应急演练,练就了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应急处突能力。其事迹在当地引发热烈反响,获群众称赞 “平民英雄”,公司号召全员学习。
2025年7月,邹冠球荣获“梅州市见义勇为”称号。
刘淦铭
刘淦铭,男,1986年4月,梅州市蕉岭县友邦小学教师。
2024年6月22日凌晨,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宪梓大桥突发一女子坠河落水的紧急事件。在附近垂钓的刘淦铭听闻群众呼救,果断取用岸边救生圈跃入河中。他凭借游泳救生员专业能力,保持安全距离唤醒落水者意识,助其抓住救生圈后奋力拖向岸边。途中女子两度昏迷下沉,刘淦铭单手控圈、单手拖拽,体力耗尽之际向岸边大声求援。最终在蕉岭县应急救援协会、公安、消防及群众合力下,通过“人链接力”将女子成功救起。刘淦铭上岸后虚脱近5分钟,坦言救援难度远超预期。参与救援的应急救援协会会长表示,幸亏刘淦铭救援及时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
其救人事迹被梅州日报、梅州市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,引发社会广泛赞誉。
2025年7月,刘淦铭荣获“梅州市见义勇为”称号。
黄柳平
黄柳平,女,1974年3月生,梅州市兴宁市第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、园长。
黄柳平从教33年,她坚守育人初心,独创“四不”教育法则,编织感人的育儿故事,用爱心唤醒自闭儿童。在担任教育局幼教专干期间,她规划指导全市20个镇(街)中心幼儿园建设,指导26所幼儿园成功创建梅州市一级幼儿园,指导137所幼儿园创建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和115所民办幼儿园达到办园标准。作为全市学前教研的领路人,她率先在梅州范围内成立县级学前教育科研课题小组,经过多年的努力,学前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,2021年梅州市学前教育共获得省级立项课题有4个,梅州市级立项课题有12个,兴宁市级课题立项82个。2021年,她临危受命组建兴宁市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,70天建成田家炳分园,现集团已发展至7所集团成员园,并被评为“广东省基础教育优质集团培育对象”。她坚持科研引领,主持省级课题2项,培养青年教师近百名,其中20余人成为园长、学科带头人。
黄柳平获评全国“最美教师”“全国模范教师”“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”“南粤优秀幼儿教师”“梅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”等称号。
谢增芬
谢增芬,男,1982年3月生,中共党员,梅州市平远县黄畲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。
谢增芬深耕教育25年,其中16年坚守偏远山区。任校长5年来,他聚焦留守儿童关爱,创新建立全员家访机制,组织进行超400人次家访,实现学生家庭全覆盖;为200余名留守儿童建专属档案、推“一对一”帮扶;累计开展100余次心理疏导和200余课时学习辅导,用爱心筑牢成长防线。
他创新教学管理。立足山区实际构建“问题导向型”改革体系,推行“三阶递进”导学案教学模式,推动高质课堂建设,教学效率提升30%以上,超200名学子平均成绩提高20分以上、优秀率从20%升至55%。
他推动教育评价改革。推行低年级无纸笔闯关测试,相关案例入选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(第二批),获《羊城晚报》报道。他重视教师成长,撰写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,主持市优秀课题、省立项课题,带动20余名教师获县级以上奖项,发表论文30余篇。受聘梅州市人民政府督学后,他积极参与县教育强镇复评、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等工作,多次跨省督导,以专业素养助力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谢增芬获评2018年“广东省推进教育工作现代化先进县”工作先进个人。
陈霞
陈霞,女,1991年7月生,梅州市大埔县福利院副院长。
1997年,5岁的她因家庭原因在政府和爱心人士帮助下进入大埔县福利院,凭借刻苦学习成为该院走出的首位本科生。2019 年,她通过公开招考回到福利院工作,也是广东首位从福利院走出又返回的本科生。
回院工作后,陈霞以院为家,以行动守护福利院孩子成长:安抚初来者情绪,学专业知识开心理课,参与接放学、家校沟通。她关注特殊孩子,记录下脑瘫儿童在儿童节表演系鞋带、晾衣服的时刻,强调其背后的努力与教育意义。凭借这份用心,她赢得孩子信任,孩子们常与她分享日常。在儿童教育上,她常以“知识改变命运”引导孩子,将品德教育放在首位,因材施教,主动联系嘉应学院各学院和社团合作开展教学活动;对接联系美术馆开展绘画教学活动,并为喜欢画画的孩子争取到了免费绘画培训机会。在日常儿童医护期间,她把中医专业所学运用到工作中,用艾灸、推拿帮孩子增强抵抗力,同时关注食品卫生安全与营养搭配。和同事共同推动孩子变得开朗,助力他们自信成长。
对待福利院老人,陈霞是贴心的“公共女儿”。她常陪伴老人们唠嗑,帮老人处理伤口、应对紧急情况。陈霞的事迹先后被《羊城晚报》《南方网》《梅州日报》等媒体报道,
陈霞获评“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”。
陈伟浪
陈伟浪,男,1980年3月生,梅州市丰顺县双通快递有限公司快递员。
陈伟浪左手因幼时烧伤仅剩一根手指,却凭坚韧在岗位创不凡,日均派件约260票,高峰期近380票,多次获优秀员工、五星快递员。陈伟浪深知,身体的残疾并不能成为阻碍自己进步的借口,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,才能更好地胜任快递员这份工作。他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练习分拣、打包等操作,攻克身体不便难题。为应对大件快递派送难题,向汽修师傅学习,改造派件车辆提升效率;快递业推广专用电动三轮车时,钻研两个月掌握驾驶技术;企业代理4个快递品牌后,速学各品牌规则并分享经验,带动团队提升。
他守“零投诉”服务典范,13年无个人原因投诉。揽件时耐心解释实名认证,派送时贴心服务客户,为老年客户答疑、普及寄递知识,还为特殊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,获客户信赖。13年来,陈伟浪默默耕耘。如今身为省劳模,他仍兢兢业业,表示会不忘初心,服务好每一位客户,与团队共成长,为快递行业发展贡献力量,用行动诠释“平凡英雄” 的内涵。
陈伟浪获评“广东省劳动模范”“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”。
郑梅芳
郑梅芳,女,1971年4月生,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古城村村民。
1998年,郑梅芳嫁入大埔县湖寮镇古城村,丈夫原是石油公司职工,但在儿子出生不久后便遭遇下岗失业,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。2013年9月,一场意外打破了家庭的宁静。2013年,丈夫因车祸导致脑部重伤,生活不能自理。在丈夫病情稍有好转时,婆婆又突发脑梗瘫痪在床。同时,她还要照顾智力残疾的小姑子。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,郑梅芳没有退缩,每天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,悉心照料三位病人。为了维持生计,她一边打零工,一边照顾家人。在婆婆病榻前,她端屎倒尿、喂饭喂药,坚持到老人2022年离世。丈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,从偏瘫逐渐恢复到能扶墙行走。十年来,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顾三位重病家人的重担,用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。她常说:“照顾家人是本分,幸福最重要。”
郑梅芳荣获梅州市“孝老敬亲好媳妇”称号。